2021年,房地產市場由強轉弱。自2020年“三條紅線”和“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出臺后,2021年整體呈現房企融資供需兩端持續收緊的態勢,在此影響下,2021年下半年,銷售和融資都出現大幅下滑。
前三季度政策持續收緊下,部分房企爆發了債務違約,海外評級機構下調中國房地產行業及部分企業的評級。在此背景下,為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中央及部委、金融機構等向外界釋放有關房企融資政策偏正面消息。
預判2022年,預計整體的房地產融資環境仍以維穩為主,維護企業的正常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優質的白名單企業將迎來率先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四季度政策回暖中,諸多機構和銀行建立了優質企業融資發放的白名單企業,這些企業可以抓住機會進行擴張,融資上可以積極嘗試一些創新型融資。
01
融資政策先緊后松,四季度密集發聲維穩
對房地產企業來說,2021年是壓力巨大的一年,在“三條紅線”、“貸款集中度管理”等政策之下,行業整體數據不斷下滑。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量為12873億元,同比下降26%,近五年來融資量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時達到五年來最低點。
分季度來看,由于年初各機構額度充足,疊加房企年初有大量償債需求,一季度房企融資量保持4000億元以上,二季度以來,相關部門加大對經營貸、通道類業務的監管,房企融資環境收緊,二季度融資量同比下降了16%,三季度房企融資進一步下滑到3079億元,同比下降32%,到四季度房企的融資一度降到冰點,融資量僅為1767億元,同比減少55%。
為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中央及部委、金融機構等向外界釋放有關房企融資政策偏正面消息。
9月下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明確提出,“要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釋放了個人按揭貸款邊際放松的積極信。
11月9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舉行了房地產企業代表座談會,此后多家央企國企和地方城投企業陸續發行了中期票據,房企融資“冰封”狀態有所解封。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房地產方面,明確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此次針對房地產行業“良性循環”的表述是近年來首次提及,釋放出很強的信號意義,對重建行業信心,解決當前行業遇到的一些問題,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02
部分房企融資“解凍”,房企發債分化
在2021年11月9日,銀行間商協會座談會后,眾多房企密集發行中期票據和超短融資券。
2021年11月10日,常州城建、北京住總、小商品城宣布擬發行超短融資券,鎮江城建公告擬發行4億元的中期票據;11月11日,保利發展宣布擬發行20億元的中期票據,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融資主體從城投擴展到主流房企,而后11月12日,光明地產宣布擬發行5億元中期票據,招商蛇口公告擬分別發行30億元的中期票據和超短融。
12月17日,寶龍地產控股有限公司發布海外監管公布,已完成發行1.5億美元優先票據,寶龍地產擬將新票據的所得款項用作為其現有中期至長期債務(一年內將到期)進行再融資。
多家企業的中票、短融等債券融資計劃的設立成功,鼓舞了市場的信心,未來其他資質良好,信用較高的企業特別是國企央企也有望加入發債的隊伍。
在此影響下,2021年11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量為749.63億元,環比上升65.8%,同比下降40.9%。2021年12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為702.21億元,較11月微跌,同比仍下降48%。
從融資成本來看,2021年的新增債券類融資成本5.29%,較2020年全年下降0.92個百分點,其中境外債券融資成本7.05%,較2020年全年下降1個百分點,境內債券融資成本4.06%,較2020年全年下降0.44個百分點。
融資成本的下降主要在于年內房企發債持續分化,一方面年內境內發債/境外發債為1.41,較2020年多0.26,而企業一般境內發債成本遠低于境外;另外,由于融資環境收緊,企業發債持續分化,債券發行向優秀房企集中,進一步拉低了企業發債成本。
03
并購票據“破冰”,利好優質的白名單企業
在房企融資逐步回暖的情況下,12月底央行與銀保監會聯合出臺通知,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并購的金融支持和服務。在此之前,證監會也曾公開表態,支持優質房地產企業發行債券,資金可用于出險企業項目的兼并收購。
事實上,大型優質房企已于近期啟動相關債券發行工作。比如,招商蛇口等企業計劃近期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注冊發行并購票據,募集資金用于房地產項目的兼并收購。
據上清所披露,2020年至今共發行5筆并購票據,涉及并購對象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及商務辦公類資產。且對發行人資質的較高要求,發行人均為國有企業。
從招商蛇口所計劃注冊發行的并購票據“破冰”來看,若并購票據能夠實現將募集用途拓展至房地產項目的兼并收購,無疑是一大突破。
過去一年,由于行業全面轉向去杠桿,三道紅線的實施促使房企對負債總額做出一定的限制,并購項目往往會承接債務,或會導致企業債務超過限制,影響企業安全。但財務優異、具有資金實力的龍頭房企,則更有能力把握收并購市場中的一些機遇。
房地產金融政策正在響應“良性循環”,相關支持政策實施后,對優質房企項目拓展提供了更多金融支持,以緩解房企“錢緊”問題的顧慮,此外對于問題房企的項目而言,項目出清和消化后能夠加速資金回籠,防范風險。
從房企角度而言,除了擬注冊發行并購票據的招商蛇口外,未來部分優質房企同樣有機會參與到發行并購債券中來。
優質房地產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用于兼并收購,一方面將推動行業整合,加快企業間的優勝劣汰,對于行業重塑是一種良性循環;此外,合理的債務重組、并購支持、再融資政策也將幫助個別風險暴露企業解決信用問題。
整體來看,雖然當前融資環境已有回暖,但分化現象愈發明顯。與流動性較緊的企業相反,優質白名單企業將迎來率先發展的機會。一方面優質房企更具有融資優勢,而負債較高的企業再融資難度依然較大;若優質房企再具備發行并購債券的優勢,長遠來看將推動整個行業的整合,加快企業間的優勝劣汰,良性推動行業重塑。